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1、科研机构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是面向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在全国著名艺术教育专家周星教授的带领下,中心科研团队以艺术教育的基础研究为基点,对艺术教育的发展动态进行长期追踪和前沿关照,作为科研智库为中国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多视角、可执行的决策参考和评估反馈。
2、主要科研成果及近期研究动向
1)自2020年上半年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联袂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各大高校、专业艺术院校,开创性策划、持续举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活动,迄今已经举办第一季十五讲系列讲座,2020年下半年开展第二季二十讲系列讲座、2021年上半年成功开展第三季二十二讲系列讲座、2021年下半年开展第四季二十五讲系列讲座、2022年上半年第五季十八讲系列讲座,累计达到云端公益讲座100讲。得到众多高校师生及网友热赞,并联动央视网、B站、快手网等多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近百余万人次观看学习并广泛讨论,取得了网络广泛传播的可观效果,辐射至众多高校、下沉到社会艺术赏析各个层面,极大地助推了艺术教育传播影响力。
2)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持续深耕新文科系列研究,其中周星教授牵头的《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获得2021年度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3)《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解读与路径探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1年9月.周星,任晟姝主编.
4)《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报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1年9月.周星,任晟姝主编.
5)《青少年影视德育通识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周星,袁成主编.
6)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第四期
7)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第三期
8)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第二期
9)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
3、科研团队成员构成及简介
主任:周星教授
简介: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副主任:任晟姝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秘书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曾担任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影视史论等。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文章在“人大复印资料” 、“学习强国”等全文转载。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课题。
秘书长:王杰
简介: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国家公派美国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舞蹈教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外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兼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修订组专家兼舞蹈组组长;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标预测试工作组核心专家;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及中小学艺术节评委;北京市金帆艺术团评审专家。
秘书长:王赟姝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师、北师大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第24届——2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秘书长。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电影节研究。曾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现代传播》《光明日报》等中文学术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过文章三十余篇相关文章,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文化服务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作为副主编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国家级普通高中教材《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撰写工作。教学方面主要从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发,策划开发《影像艺术鉴赏》虚拟仿真实验,译著《虚拟现实电影制作》,获得《影像艺术赏析虚拟仿真系统》《艺术类实验教学课程五维测评系统》《大型场景影像制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交互空间虚拟仿真实验系统》4项软件著作权,指导学生参与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级应用创新大赛”等。
副秘书长:陈亦水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师大“仲英青年学者”。研究专长为电影文化研究、数字影像与新媒体理论、动画艺术研究。目前在学校开设《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史》《新媒体艺术史论》《数字艺术文化研究》《流行文化与文化研究》等本科生和硕士课程。曾在CSSCI与中文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著有《中国电影艺术中的崇高美(1949—2019)》、合著《当代中国动漫形象研究》等著作。部分文章并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影视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全文转载,个别著作与部分论文获得过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度学术成果推优的著作与论文多项一等奖,曾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面上资助,参与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艺术学社科基金等。个人曾获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七届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最佳PPT奖,“励耘优秀教师”二等奖及其它奖项。
研究员:肖艳
简介: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出站博士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硕士生导师,音乐教育方向。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教项目组专家,中国儿童艺术基金会“艺教工程”项目组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专家,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近年来一直关注音乐学理论发展动态,形成了较为扎实的音乐学理论研究基础,出版30万字个人专著一部,相继在核心期刊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学术论文收录于CSSCI期刊;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3项,获得相关学术奖项8项(包含省部级奖项),参与教学实践改革11项。在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人文类A组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特聘研究员:王志军
简介: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专业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术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专家库成员。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6项。在CSSCI权威核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1部,省级教材2部。科研获省部级二、三等奖3项,省厅级特等奖、一等奖等9项。指导研究生科研获奖10多项。曾获校教学优胜二等奖,教书育人奖,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党员先锋模范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特聘研究员:沈维琼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已出版专著1部(《文化母题与文本叙事——1990年代后中国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比较研究》)、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独立撰写的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现代传播》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2021年4月刊发在《当代电影》的独著论文《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当代小说改编史研究》获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0-2021学术成果推优暨“第十四届”学会奖“论文一等奖”。
特聘研究员: 谢晓旻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系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曾在《当代电视》、《艺术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20多篇,参编教材2部。主持过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以电商直播与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传媒类专业科产教融合路径探索》并参与省级项目5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4项。曾荣获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党员”荣誉,所授课程《即兴口语表达》被评为“优秀课程”。
特聘研究员:雷雷
简介: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影像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理论、中小学影视教育。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员,曾担任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外联部部长,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三十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学统筹。在《艺术评论》《民族艺术研究》《电影评介》《中国艺术报》等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学习强国等转载。曾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曾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首都中小学生借助影视文化传播进行‘四史’教育效果研究”等多项课题。
特聘研究员:李侃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电影与影视史论研究,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4本,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4)。
特聘研究员:李昕婕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中小学影视教育。参与《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解读与路径探索》《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报告》《影视欣赏》《大学影视鉴赏》《亚洲电影研究教程》等著作与调研报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课题八项。
特聘研究员:刘丽珺
简介:艺术学博士,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参与国家级教育学重点课题1项,主持厅级课题 2 项,市级课题 1 项,校级教改课题 2 项。著有《记忆复苏:台湾里漏社祭仪舞蹈的类型研究》一书,由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参与编著《艺术欣赏》(第十章 舞蹈艺术欣赏)的撰写,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艺术教育》《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报》《文旅中国》等学术期刊、报纸、网络平台、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十多篇。
特聘研究员:张汉超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讲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生,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声音与音乐教育理论、钢琴教学法,并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创新及跨学科研究。主讲课程涉及钢琴、影视声音和音乐创作等领域。曾入选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曾获教育部第四届“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本科钢琴演奏第一名,第三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鼓浪屿全国钢琴比赛青年组第四名,广东省教育厅首届美育教师基本功比赛高校组一等奖,第四届TOYAMA亚洲青少年钢琴比赛专业青年组北京赛区第四名等奖项;于日本长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所教学生曾获2021广州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青年专业组一等奖、23届桑塔塞西莉亚国际钢琴比赛中国区决赛二等奖、日本大阪国际音乐节总决赛少年组三等奖、北京市希望杯儿童组第一名等奖项。
特聘研究员:胡夏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舞蹈系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舞蹈学学术型硕士,中国艺术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珠海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美育、舞蹈人类学。主讲课程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技术》、《中外舞蹈史》等。
特聘研究员:尹小珂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教育》杂志责任编辑、中小学音乐教材责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艺术监测组音乐学科负责人。
研究方向主要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我国首位音乐教育测评方向博士研究生。曾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三次(2017、2018、2019)、中国音协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2017)、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评选二等奖(2020)。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十余项。担任教育部国培项目讲座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音乐监测核心专家、区域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命题专家、中国教师教育网讲座专家等。
4、宣传平台链接(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链接)
1) 微信公众号:BNU艺教
微信号:zgysjyyjzx666
2) 哔哩哔哩直播间: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房间号:22232441
3) 《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体策划,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北京现代艺术学校等共同协办的艺术类专业学术集刊,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组织编辑发行。现面向海内外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艺术教育相关研究者、管理者进行稿件征集。
5、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公共邮箱:jaepss2022@163.com
6、科研机构获奖及荣誉
1)、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
2)、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报告》
3)、2021年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4)、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5)、2021 年北京市学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6)、2021年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单位《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
7)、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科研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与中国电影发展路径研究》
8)、广东省教育厅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光影照初心:<中外影视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9)、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强化中小学影视师资审美素养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
10)、2021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
12)、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位一体双轮驱动模式”大学生线上-线下艺术审美立体接受路径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