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9-2023年“读懂中国”获奖征文成果展(四)
自2019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精神和统一安排,面向全体师生组织开展“读懂中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院用文字、照片与视频记录学校多名前辈的生平事迹与人格精神,并通过讲座、研讨、展览参观等线上线下活动,进行典型事迹与优秀精神的推广学习与感悟交流,敦促艺传师生体会“五老”的奋斗、开拓、坚守与传承,以前辈为标杆,树立人生远大理想目标,不懈奋斗勇担时代使命。
为使更多青年学子从优秀前辈的奋斗故事中受益,我院特推出征文成果展系列,登载2019年-2023年的6篇获奖征文,以下为2021年“最佳征文”《成长伴随共产党,耄耋党员心如磐》:
成长伴随共产党,耄耋党员心如磐
——记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副主任郭建成医师
【人物档案】郭建成,生于1930年,祖籍陕西省清涧县。抗日战争年代中开始上学的他,挺过了当时战争环境下没有教室、没有取暖设备、没有安宁等等所有的灾难与考验,于1943年开始在原陕甘宁边区安塞县委宣传部工作,参与了延安整风运动。抗战胜利后转入延安中学上学,并加入党的学习小组,后荣幸地加入了当时解放区成立的第一个青年团——共青团。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医院工作。由于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出色完成任务的优秀表现,先后两次荣获三等功,并于1948年光荣入党。朝鲜战争爆发后,奔赴战场,参与交换战俘,组织反细菌战……多次出生入死的他,在战争中先后荣获了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955年在陕西省医院工作,同时在西安医科大学学习,1961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医院工作,后任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离休。对师大默默奉献几十年,对祖国深深爱,对青年学子们殷殷期待……
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征程,从搭载着革命火苗的一叶小船,发展到如今乘风破浪的一艘巨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发展史由无数共产党人怀揣初心和使命写就,又伴随着一代接一代共产党人共同成长。现今91岁高龄的郭建成老师就是其中一员,他的传奇人生和共产党的发展进程紧密交织。
星星之火点燃向党之心
郭建成出生于1930年,彼时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但这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战略转移的关键之年,“二七会议”召开后,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郭建成的一生。
郭建成幼时深受叔叔影响,叔叔为参加革命早早离开故乡,成为游击队的一名红军,每次见面总叮嘱他“好好念书,走出老家”,他9岁时被接到延安,就读于安塞县保小。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大批干部从延安奔赴前线,留下子女无人照看,保小像一个红色的摇篮抚育着这些孩子。尽管战时条件艰苦,课堂严冬在窑洞土炕上、酷暑在门口槐树下,但这片红色土地凝聚的“延安精神”振奋人心,让郭建成接收到浓厚的革命教育:军事课上拿木头当枪练习,开饭前高唱《吃饭歌》----“服从纪律,用功学习,准备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精神。1943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老师和学生都加入其中,13岁的郭建成担任原陕甘宁边区安塞县委的宣传员,负责在县政府看守犯人、宣传整风思想。通过整党整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郭建成也在对马列理论的学习中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建成考入延安中学,加入了解放区成立的第一个青年团----毛泽东青年团,深感得到组织信任的他立志好好工作,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在日益紧张的国共战局下,这群怀着理想和热血的青年学习、备战双管齐下,白天学习文化知识,晚上就去制作、掩埋地雷。
1947年3月,郭建成参加解放战争,主要负责协助战地医院照顾并转移伤员。毛主席曾到他工作的医院,郭建成虽然遗憾未能与主席谋面,但这对他仍然是莫大的激励,让他更加坚定自参加革命以来与所有同志共同坚守、矢志不渝的信念----不畏艰难、英勇抗战,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
视死如归发挥党员精神
沙家店战役后,西北野战军进行整军,总结战争经验、评价个人表现。1948年1月,郭建成因不怕死的劲头、坚决服从命令的意志、任务完成较好的表现,被评选推举光荣入党。虽然早在上学时老师就曾找郭建成谈话,想发展他入党,但当时的他觉得共产党如此伟大,自己能力不足,发挥不了大作用。这一次他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在郭建成心中,共产党就像他的父母,带领他上学、供养他食宿,因此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全心全意服从党的命令,立志要回报共产党的养育之恩。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到20岁的郭建成又一次投身战斗,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员,跟随部队连夜徒步跨过鸭绿江。他虽未直接奋战在一线而是驻守后方,但由于前线相互对峙中不能轰炸,所以后方时刻受到敌机轰炸的侵扰,面临的危险丝毫不减。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他在接救伤员途中被炸弹击中,左臂负伤。郭建成还参加了历时近一年的反细菌战,敌机飞过,“哗”的一声,蜘蛛、蚂蚁以及各种杂物倾洒而下。郭建成当时所处的防区是从平壤到安州一段,作为负责人,他组织人员收集飞机洒落的物质,有些需要装好送到检疫站,检验细菌;有些需要围起来,打、烧、做成标本后送去检查。那时缺乏专业防毒物资,志愿军仅用口罩防护,在各个据点严防死守,杂物送达便立刻检疫,使危险的细菌战得到有效控制,并未大规模扩散。
在这次战争中,郭建成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授予一次二等功和两次三等功。经过一次次战役,中国共产党始终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一名党员,郭建成和广大志愿军一同,在党的号召下舍生忘死、英勇作战,锻造弘扬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不断激励着后人。
和平年代依旧不忘初心
战争结束后,郭建成依然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力求上进,在陕西省医院工作之余坚持学习,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1961年起,郭建成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工作,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爱意、秉持着共产党员的使命,默默奉献三十载,服务和感怀了众多青年学子。
回顾百年峥嵘岁月,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郭建成始终不渝的初心。从战争年代走来的他,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离休后仍精进不休,追求精神富足。他关心青年后辈的健康成长,参加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寻访老党员”“与离休干部面对面”等活动中,多次接受青年学生的访谈,其中一篇文稿收录在《难忘的革命生涯—北京师范大学离休干部访谈录》一书中,成为滋养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源泉。
郭建成老师高龄传薪的精神和对党的赤子之心令人动容,每当他回首革命往事,总是精神矍铄,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光。老一辈优秀党员如同生生不息的火炬,当代青年将赓续思想、发扬精神,使光辉长续、火种永燃!
(郭建成接受学生采访)
今后,艺术与传媒学院将在教育部和我校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持续开展“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五老”的正能量,巩固深化学习教育成果,鼓励师生将“五老”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