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服文脉长,华彩续新章——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传统文化月国风汉服篇圆满落幕
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月,是北京师范大学每年一度的传统美育系列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主办,联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和舞蹈系等多个部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在往届,我们已将昆曲、蜡染、书法艺术、皮影戏等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校园,给予了广大师生一席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盛宴。
今年,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传统文化月以“国风汉服”为主题,横跨十月至十一月,举办了共八场不同类型、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汉服展演、主题讲座、手工工作坊以及展览等,实现了国风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一次有趣而生动的表达和传播。在10月13日"请君入梦 再续红楼"红楼梦讲座中,北京服装学院教授、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服装设计师蒋金锐老师介绍了《红楼梦》中古代服饰与现代设计的交融,现场同学身着《红楼梦》服装进行服装展示和情景演绎,黛玉葬花的凄婉、熙凤的豪爽、湘云的大大咧咧……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10月26日的"国舞风韵,女性风姿"古典舞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王熙老师主讲,围绕中国古典舞及女性风姿展开,特别设置了由专业舞蹈系同学进行组合示范的环节,让同学们获得舞蹈艺术最直观的感受。11月13日-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主办的传统文化月特邀展览——“数字悠韵”非遗数字创新设计展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囊括了不同规模、各种时期的非遗技艺,利用数字创新设计加持,让非遗文化再现其悠韵。展览还创新设计了游戏化导览,同学们可以在参观展品的同时寻找并收集其中蕴含的非遗元素,进行答题打卡,领取精美的展览奖品。本次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月通过创新、独特而有趣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精妙地融合了寓教于乐的理念,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带来了一场意义深刻的文化传承与形式创新相结合的美育实践活动。
本次传统文化月充分彰显同学们文化主体性的作用,启发同学们去“思”传统文化中的文艺传承,去“思”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通过持续的、不断推陈出新、能受同学们喜爱的方式,提供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10月15日举办的五校诗词汉服秀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五所高校的近百位汉服爱好者,在舞台上身着精美的传统服饰进行展示,吸引近千名同学观演,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五所高校分别以 “十二花神”、“十二风月鉴”、“传统节日”、“传统节气”为主题,或展示传统花朝文化和古典中式美学的结合,或以国家宝藏为素材诠释其沉静与灵动,或呈现纷繁多彩的民俗文化,或表现四时更替与岁月流转。活动中还上演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系列节目,如古风音乐、古典舞蹈、古筝独奏、古诗吟唱等,用多重艺术碰撞唤起同学们对文化记忆、文化身份的共鸣。五校诗词汉服秀从创作团队到演员均为各大高校在读学生,历时一个月的练习和排演,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美育实践的结合,助力传承并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精髓。“汉服与现代生活对谈”讲座进一步通过“对谈”的“高交流”模式激发同学们对于汉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品牌“出海”现状的深入思考探究。为进一步帮助同学们领略古典意趣,感受美与礼的融合,在实践方面,本次传统文化月期间成功举办了团扇、簪花、珐琅三场主题手工工作坊,携手教育组织“文脉传新文化学塾”共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以“理论讲解+沉浸式手工课堂”为载体,同学们亲身深度参与传统非遗文化工艺制作的同时,也完善了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谱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传统手工艺不再仅托身于博物馆展柜里静静伫立的展品,也不再只停留于史书记载的繁杂工艺流程中,跳脱出书本纸张之外,走入课堂。
本次传统文化月举办获得圆满成功,活动总参与人数近二千人,活动范围辐射北京多所高校,各个活动均座无虚席,每一场精心策划的活动都获得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是一次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美育实践活动,这一盛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增强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