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艺术楼

电话:010-58809248

北师大传媒学院官方公众号

学院新闻
  • 6165金沙总站 >
  • 新闻资讯 >
  • 学院新闻
  • 纪念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西部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纪念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西部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年7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西部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会议分为“主题发言”“西部高校美术学科师范性建设”“西部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教学实践”“西部地区美术创作”4个板块。此次会议也是“百廿风华,砥砺共进”纪念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美术学科系列活动之一。

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甘肃、宁夏、重庆、四川、新疆、内蒙古、青海、广西、陕西、贵州、云南十二个省市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艺术院校、中小学的美术学科领导、专家、 艺术家、一线教师共计40余人参与研讨。会议就西部师范高校的美术教育现状、传播途径、艺术资源开发、师范性人才培养、西部美术创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对彰显西部美术教育特色,助力西部美术教育发展,推动西部高校美术学科师范性建设,推出西部美术教育的优秀案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通过会议直播,网友关注量达到9000+。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主持。肖向荣教授代表主办方对参与此次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主持开幕式



嘉宾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探讨西部美术教育对国家的西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资源走进西部、开发西部深厚博大的文化艺术传统、提升西部美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进西部繁荣发展和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涂清云副校长希望此次会议通过各位专家的交流与研讨,能为西部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碰撞出智慧火花,贡献出真知灼见。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教授致辞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小娟教授致辞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同根同源,情深谊长。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探讨西部美术教育现状与发展、展望西部美术教育未来的盛会,也是两校百廿风华砥砺、共同推进我国美术教育学科共同发展的盛会。她真诚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美育人才培养体系,携手推进西部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求写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奋进之笔。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小娟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致辞表示,这次研讨会聚焦西部美术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体现了主办者高度的文化意识和教育责任,尤其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联动探索西部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型机制。范迪安院长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文化和文艺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西部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划和依校施策的具体措施。最后,他指出,我们的美育建设任重道远,要更加树立起加强美育的意识,培养出新时代具有审美情怀的优秀人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致辞



主题发言

开幕式后,会议的主题发言环节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专家就西部美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由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教授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教授主持分论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就自己在教学经验中所思考的问题,分享了《艺术教育面临的十个“问题”》。李睦教授提出,艺术教育是在共性中寻找个性的教育,也是在个性中发现共性的教育,艺术中所有的共性都是从个性开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教授在《美育的非凡意义》报告中,从三个不同层次全面阐释了美育的独特价值和非凡意义。丁宁教授结合席勒《美育书简》文本诞生的上下文梳理了“美育”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席勒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最后强调西部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美育的沃土,期待西部美术教育有所作为,领跑全国。中央美术学院乔晓光教授基于中国西部的活态文明,做了题为《西部地缘文明生态中的美术教育发展》的报告,从西部地缘文明的独特性作为教育资源的社会实践价值、新文科理念下西部美术教育的发展、几代人西部田野研究的启示三个层次梳理了西部美术教育的非物质文化生态。乔晓光教授希望高校可以建立面向西部的解读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人才培训机制,抓住“西部美术”这样一种新思想新观念新学科,深化艺术教育的民族化探索。内蒙艺术学院孟显波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经验,在《当下美术教育的传承、创新、思变》中梳理了西部美术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孟显波教授提到美术教育是以传承教育为主,而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此外,师范大学担负着培育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对于西部院校以及师范大学来说,培养拔尖型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培育驱动力的保障。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教授在《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变革》中,从艺术语言的转变、艺术对自身的反思与追问、艺术伦理的重新界定这三个方面梳理了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课题。艺术语言的转变实现了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深度交融,最大程度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哲学在一种全景式交互环境中重新反思人自身的价值、人与他者的关系、人与数据的关系等问题,重新构建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思维模式。大数据带来的新问题,促使艺术伦理超越现实艺术,对人类的精神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伏虎教授在《面向东盟的广西民族美术教育》中,从广西民族教育的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与广西民族美术教育、面向东盟的广西民族美术教育实践与探索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广西艺术学院在美术教育方面着重打好民族和东盟两张牌,积极发挥广西民族美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服务。在促进广西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与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教授从文化现象的角度在《方位与价值——时空维度中的西部美术教育》中,提出“西部美术教育在哪里”的问题,从西部美术教育的前世今生、面向品格、历史定位全面梳理了中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历史。黄宗贤教授认为,西部美术教育在“边缘-中心”的历史更替中不断重构,形成了多元并存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画派。最后,黄宗贤教授提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提是西部美术教育的崛起,西部美术教育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根植于历史与本土之中,面向未来。




西部高校美术学科师范性建设分论坛

7月16日下午,“西部高校美术学科师范性建设分论坛”上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主持分论坛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勇教授在《聚焦立德树人,弘扬胡杨精神——培养一流美术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中指出,地方高师院校倾向于应用型师资的培养,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国家师范类认证的要求修改教学计划,解决系列实际问题,强化实习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竞教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韦宾教授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培养的若干思考》中,从办学方向、专业能力、学生知识结构三方面展开了论述。他指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办学方向要和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顾静教授在《“以展促教”的高校美术教学模式》中提出,为了解决西部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视野狭窄的困境,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推出了“以展促教,以展带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当代艺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使教学成果可以全方位展现。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兵教授在《协同·育人——广西师大美术学专业建设策略》中,通过“现状、难题、策略、成效”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取得教学成果。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为民副教授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视阈下艺术设计专业师范性建设研究》中,针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范性建设问题,指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范性建设策略在于突出“双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师范性融通专业性、职业性的课程体系,打造德行与技术双修的教学模式。

下半场由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国荣教授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国荣教授主持分论坛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乌力吉教授在《内蒙古美术教育发展及其现状》中,介绍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历史与办学特色。指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刘传军教授在《持续深化“非遗美育”特色研究,立足西部美术师范人才培养》中,就美术学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和学业发展概况,探讨了美术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即建设特色的结合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的教学体系,深化非遗美育研究。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胜泽教授在《交叉融合与传统再造——新文科背景下宁夏大学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指出,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喀什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戴海涛副教授在《喀什土陶在美术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喀什大学为例》中表示,喀什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目前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在教学方面的实践改革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喀什土陶课程以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实践实训能力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满足专业性课程教学实践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需要,展现了美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有效途径。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浩副教授在《专业术科教育与师范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师范性建设思考与探索》中分析了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现状、高校美术师范教育机遇、云南师范大学思考探索。他指出,部分师范专业教育忽视了师范性和教育性,弱化了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致使我们的人才培养偏重学科专业素养而忽略教学育人能力。



西部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教学实践

7月17日,“西部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教学实践”分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系主任王鹏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主任王鹏教授主持分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郑勤砚教授在《西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美术教学实践》中指出,中国西部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独具一格,发掘西部艺术的多维价值,尊重其多样性,既是对民族艺术资源及其价值的发现,也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应对,是文化自觉、自信的体现,是“和而不同”前提下的多元互补,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十分重要。将中国西部艺术资源引入青少儿美术教育,在新时代青少年儿童中厚植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过去”与“未来”之间需要平衡,“传统”与“创新”之间需要平衡。四川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郭昕教授在《未来·本来——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的川美样本》中针对主体的不同,提出“谁来开发、为谁开发、如何开发”的实际问题。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定位于美术教育人才,而非美术创作人才。美术教育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课程设计能力,即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牛乐教授从自身的调研出发,在《西部多民族美术传统的主体间性与文化互构》中表示,西部文化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母体的地域文化共同体。西部民族艺术的多元文化主体形成了深度、微妙的互动关系,在“求同”与“求异”之间,“异质”与“同质”之间凸显了文化的间性实践。西部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培养一种参与多民族社会文化交往和文化生产的行动能力。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苏冠元副教授在《西部民族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中,围绕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创作及传播问题指出,民族美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的地域特征和艺术形式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是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的进步意义,两者相辅相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土旦才让副教授在《青海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以唐卡教学实践为例》中突出了青海唐卡教学亮点,即青海民族大学是全国第一个将青藏高原特色文化唐卡引入本科教学的院校:理论方面体现在青海民族大学进行唐卡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方面体现在从中国艺术之乡热贡地区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实践教学。


下半场由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史忠平教授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史忠平教授主持分论坛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楠木教授在《新文科背景下的西部综合高校美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中认为,推进新文科建设、美术专业建设必须坚守教育的初心使命,扎根人民,反映时代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第一要务,提质增量、长短结合,全面实现新文科新艺科人才培养新理念。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冯巢教授在《以区域美术资源探索地方高校中的特色美育教育》中提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引入课堂和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不是简单为了培养民间艺人,而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年轻学生心里,让青年学生真正懂得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深入学生心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尚义路小学教科研主任、高级教师潘彬在《多彩浸润·育美育心》中提到,“贵州的一线美术老师是孩子们的全部”,因此将贵州的多彩资源进行整合与转换,做成贵州特色课程,为身边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将美育精神落到课堂,是他们的责任与使命。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中学美术教师、教研主任,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殷敏老师在《龟兹壁画艺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中介绍了龟兹壁画艺术资源,并且在课堂中开展相应的教学,让学生们可以直观认识到学习龟兹壁画的重要性。殷敏老师希望借助龟兹壁画扩大学习面,推广实地采风,制作旅游文创产品,宣传大美新疆。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新桥小学副校长尤伟晓老师在《小学纸浆艺术活动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结合自己一线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学校领导和美术老师的双重身份解析了美术课程的开展。她为来自城市边缘的孩子设计纸浆艺术美术课程,并且取得了丰硕教学成果。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封小瑜老师在《敦煌艺术的再媒介生产、传播与美育》中认为,敦煌艺术的美育价值不断凸显出特殊涵义。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美育的时代语境下,敦煌艺术的再媒介生产和传播,既是对 20 世纪初“以美育代宗教”的当代回应,也是提升国民审美素养,建构现代西部美育的重要资源。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助理、“国培计划”办公室副主任罗容海老师结合国培计划的的宗旨“示范引领、雪中送碳、促进发展”,认为美术培训是国培计划的最佳试金石。罗容海老师希望可以做一个中西部农村美术教育的培训,作为发展交流和提高的固定平台。



西部地区美术创作分论坛

7月17日下午,“西部地区美术创作分论坛”聚焦西部题材的美术创作与实践,由北京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古棕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古棕教授主持分论坛


西安美术学院贺丹教授在《西北绘画,当代艺术,展望》中结合自己多年创作实践,提到绘画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反映当时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面貌。在美术教育方面,贺丹教授认为科技艺术将在未来西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教授在《贵州高等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中分析了贵州美术教育的现状,认为其主要存在生源质量、人才引进、学科结构以及学生就业等问题。贵州大学通过建设美育平台,精准打造本校特色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拓宽了贵州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崔雪冬教授在《内蒙古美术创作历史与发展》中介绍了内蒙古美术的历史概况。内蒙古的美术创作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一直繁盛于新时期。围绕内蒙古人民生活而展开美术创作,因新中国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思想文化特征差异,显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演变,也折射出内蒙古人民在现代社会中的艺术人文流变和发展历史。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卫国副教授在《敦煌艺术主题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思考》中介绍了自己敦煌艺术主题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探索了综合材料绘画在传承、弘扬敦煌石窟艺术,形成新的综合材料绘画语言与当代艺术的多元表现上的努力,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表现中的多种可能性。材料媒介本身的质感与敦煌文化元素有机契合,进一步从媒材介质的物质性上升为精神意识的主观表达,而材料本身的综合性、多元性、融合性也增加了传统绘画审美价值的可能。


下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主任王鹏教授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教授在《“光”与近代中国画》中提到,中国传统绘画中“主观”大于“客观”的“用光”,丰富了中国画用光的图像谱系。王海滨教授结合自己的创作《郁金香》、《都市车站》、《馒头》、《桑葚》、《圣山》,谈了光在自己实践创作中的形式。随后,他在中国画用光课题中做了一些思考,即不可脱离中国画平面性的典型特征、重视中国画的线造型、把握中西融合的程度、不应偏离民族本位和中国画自律性。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赵培智在《我的新疆题材油画创作》中,结合自己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介绍了其个人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以及艺术风格的形成脉络。赵培智老师在大学毕业后,从绘画本体语言寻找突破,从中国绘画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语言。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孙震生老师在《天界之境—西部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中带来了自己四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孙震生老师之所以一直从事藏族和塔吉克族两个民族的创作,是因为他长期以来对西部少数民族非常有感情。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蔡副全教授在《西北简牍融入书法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中提到,西北简牍作为书法教学不可多得的古代书法真迹材料,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我国秦汉魏晋时期的篆、隶、草、楷书体流变的全过程。研究西北简牍书法,可以全面探索和了解这一阶段中国书法发展的脉络。关照书法本体,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将大大拓宽书法研究的视野和范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教授在《会意——“青海十年”创作心路漫谈》中,首次分享了自己十年来的以青海为主题的油画、水墨、书法、诗歌的艺术探索历程。



主办和支持单位代表致辞

会议最后,由本次会议主办和支持单位代表致辞。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主编谭国亮先生介绍了《中国美术》杂志立足新美育时代,积极探索和打造符合新时代文化和艺术发展新需求的专业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高教分社社长周粟先生表示,北师大出版社大力支持美育出版的相关工作,期待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将学术出版与学术会议进行勾连,重塑国内优秀美育学者与新的学术思考的联系,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两个方面提高教育维度。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教授代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向与会的领导与专家表达诚挚谢意。王玉芳教授表示,此次会议为重振西部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起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最后总结发言,表示西部已经成为中国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实验区。当下西部美术教育作为中国的现实问题,将作为原生动力激励中国美术教育不断前进与发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