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承办的“携手中文 相约未来”国际中文教育论坛(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orum)在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举办,并连线海外平台同步播出。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马箭飞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领导、驻华使节、国外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代表、主流媒体代表等应邀出席,孔子学院、海外合作高校与教育机构的师生、科研人员于线上云端同步参与。
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他以《从国家庆典文化中谈中文教育与中国文化推介》为题,以“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合”(2016年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禾”(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三个汉字符号为主线,梳理与阐述当代国际交流与信息传播环境下,中文教育“学”与“科”的内涵与外延、“术”与“道”的效能与影响、“意”与“境”的终极目标。
肖向荣教授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庆典的创作与执导任务,如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杭州 G20 开幕式核心主创及室内版总导演、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群众游行活动总导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活动总导演、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执行导演等,在中国故事、世界表达方面实践与研究成果显著。论坛上,他结合自身一线文艺创作与教育教学经验,从文化艺术创作者与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对中外文化交流视域下的中文教育提出思考与建议,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提出期待与想象。
演讲中,肖向荣教授引用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康德的“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指出:“美”是写在人类基因谱里的一个共同基因,可以跨越不同民族、国家,不同阶级与教育背景,打破隔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探索如何由“共通”走向“共情”,让世界认识到中华文化之美,是中文教育与文艺创作面临的共同的任务。
“道虽迩,不行不至”,在演讲的最后,他借用古语号召大家携起手来,通过双向、平等、鲜活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与中外各界进一步携手合作,促进全民美育与国际传播工作。